酒足饭饱之后,我们依依不舍地与丛医生一家告别。餐厅的灯火尚未暗下,街头却已弥漫出夜的静谧。巴黎的夜晚,总是别有一番韵致:古老的石板路闪着微光,空气里还残留着葡萄酒与烤肉的香气。好在餐厅不远处便是地铁入口,省去了夜行的疲惫。我们随着人流进入地铁站,熟悉的铁轨轰鸣声再度响起,几站之间,便稳稳将我们送回旅馆。一路出奇顺畅,仿佛在为这趟旅程画上一个轻松而温柔的句点。 这是我们在巴黎的最后一夜。推开房间的窗…
在国家图书馆的参观结束之后,我们依依不舍地走回广场。午后的阳光在石板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广场中央却热闹非凡——几组年轻的学生正在排练舞蹈,音响里传出的节拍与他们灵动的身姿交织在一起,为原本肃穆的空间增添了一份青春的活力。闺女看得格外专注,仿佛眼前的舞步也在牵动她的心绪。趁着这个空隙,我试着与丛医生联系。没想到,他的家就位于广场边上一栋高楼里,几乎伸手可及。 按照他的指点,我们很快找到入口,顺利进得大…
11月9日,一场创下世纪记录的暴雪早早降临,将多伦多及其周边地区裹入一片银装素裹之中。交通受阻,寒意凛冽,然而,在列治文山更优教育(40 Vogell Rd Unit 25-27, Richmond Hill)的多功能厅里,一场名为《枫叶下的墨香》的新书发布会,却以其独特的温暖与热烈,彻底驱散了冬日的严寒,上演了一场与众不同的文化盛宴。这不仅是一本新书的诞生礼,更是一次海外中文教育生命力与热情的集…
在收到丛医生的邀约之后,我顺口问了一句:你家附近有什么地方特别值得一去?丛医生思索片刻,回答说:“国家图书馆和Bercy公园。”初听之下,我心中一怔——国家图书馆?这不就是我们中午才参观过的地方吗?丛医生随即补充:“不是老馆,是新建的那个。”至于Bercy公园,他只字未多提,而我对这片名字陌生的区域也几乎一无所知。 于是,我们从旧馆出来,径直搭乘地铁前往。地铁的行程一如既往,黑暗中飞驰,外面的风景…
从老佛爷百货出来,我们先特意跑回旅馆,将巧克力和其他战利品妥帖安放,才轻装上路,迎向下一个目的地——法国国家图书馆。巴黎的图书馆何其多,但法国国家图书馆却是其中最具分量的一座。它不仅是一座书籍的殿堂,更是一部浓缩的法国文明史。前一天在社交媒体上无意间看到介绍,说这里免费开放,却是“最值得造访的巴黎之地”。这种评价让我心生好奇,于是我们特意将其纳入行程。 值得说明的是,我们选择的并不是后期建成的新馆…
日子总是过得太快。自从在巴黎圣母院及其周边徜徉了一整日,我们对这座城市的核心区域——那片孕育巴黎灵魂的起源地——已然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走过的路不少,疲惫随之而来,但一夜的好眠使精神重新饱满。就这样,时间悄然流转,迎来了8月28日。这一天,我们安排了一个大半日游:上午走进巴黎歌剧院(Opéra Garnier)的华丽殿堂,随后前往老佛爷百货(Galeries Lafayette)为闺女的朋友挑选各式…
离开卢森堡公园,我们选择乘车,前往巴黎著名的荣军院(Hôtel des Invalides)。当时已近黄昏,阳光带着一抹金色,洒在巴黎街头。车厢内逐渐拥挤,人们神情各异:有匆忙赶路的上班族,有抱着书本的学生,也有与我们一样的游客。也许是经历过几天的奔波,我们反而在这种热闹氛围里显得轻松,不必着急,只是随着车流人流慢慢挪动。 下车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荣军院宏伟的正门和远处闪耀的金色圆顶。它是路易十…
午餐过后,我们确认下午行程。几番商量后,决定先乘公车前往巴黎先贤祠(Panthéon)。相比地铁的封闭与人潮,公车的好处在于可以一路透过车窗观察城市街景,更直观地感受巴黎的脉动。路线虽然并不算短,但车行平稳,阳光洒在街道两旁的梧桐树上,透出几分惬意。不多时,先贤祠巍然耸立的身影映入眼帘。车辆缓缓靠近,我心中涌起一阵熟悉又陌生的激动。 巴黎先贤祠建于18世纪,本为教堂,后被改为国家纪念堂,用来安葬法…
走出巴黎圣母院,我们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从旁边的小道绕到侧面。这里能看到高耸入云的脚手架,钢铁管架在阳光下闪着微光,几位工人正系着安全绳在高处忙碌。他们的动作娴熟而专注,似乎和游人脚步完全隔绝。奇怪的是,刚才在教堂内部参观时,这份修缮的气息几乎完全感受不到;内部的静谧与外部的工地形成鲜明对比,也让我对这座建筑的坚韧与包容有了新的理解。 继续往前,我们走到了教堂背后的一座桥。站在桥上,回望巴黎圣母院…
8月27日清晨,天色刚刚透亮,我们便整装待发。或许是昨天的教训让我们更加谨慎,这次行程安排格外顺利。我们已经熟悉了靠近旅馆的班车站点,乘坐早班车后,仅需一次换乘,就顺利抵达了巴黎圣母院所在的西岱岛。 在出发之前,我还特意通过网络完成了参观预约。虽然巴黎圣母院的基本参观是免费的,但预约系统弹出一个“捐款”项目。作为游客,我心想“入乡随俗”,也就象征性地捐了一点。或许正是这份心意,让这趟行程更添一份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