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七日游(19):书香与圆梦之间

从老佛爷百货出来,我们先特意跑回旅馆,将巧克力和其他战利品妥帖安放,才轻装上路,迎向下一个目的地——法国国家图书馆。巴黎的图书馆何其多,但法国国家图书馆却是其中最具分量的一座。它不仅是一座书籍的殿堂,更是一部浓缩的法国文明史。前一天在社交媒体上无意间看到介绍,说这里免费开放,却是“最值得造访的巴黎之地”。这种评价让我心生好奇,于是我们特意将其纳入行程。

值得说明的是,我们选择的并不是后期建成的新馆(那座以四栋玻璃塔楼著称的现代建筑),而是历史悠久的老馆。初至门口时,古典的立面与庄重的气息立刻将我们笼罩。那种石材沉淀下来的质感,与巴黎街头随处可见的华丽教堂或宫殿不同,这里有一种专属于知识与思想的宁静厚重。

穿过长廊与门厅,我们终于走进了向往已久的椭圆形阅览室(Salle Ovale)。眼前的景象让人屏息:整个空间仿佛是一枚横卧的宝石,其弧度优雅的椭圆形结构令目光不自觉随之流转。穹顶高耸,天窗洒下的光线如同液态的金色缓缓流泻,将书桌与书架镀上一层温润的光辉。

四周高耸的书架沿着椭圆形的弧线层层叠叠,从地面一直攀升至近乎穹顶的位置,宛如一片书籍的森林。每一本书都安静地伫立,仿佛在守护某种久远的秘密。深褐色的木架、泛黄的书脊,与漫步其中的寂静身影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只属于学问的庄严画面。

然而,出乎我们意料的是,这间恢宏的阅览室竟然座无虚席。无论是中央长桌,还是靠近弧形墙壁的角落,几乎每一个座位都被占据。学者埋首于厚重典籍,青年专注于笔记与电脑,甚至连偶尔抬头的眼神都带着思索的光芒。我们只得退至一旁的廊道,索性席地而坐,翻看几本触手可及的书籍。闺女翻阅时全神贯注,神情专注得几乎忘了时间的流逝,连我轻声提醒,她也舍不得挪动半步。

好在运气眷顾,待我们静候良久,中央区终于腾出一个空位。我忍不住走了过去,坐下身来,在这片知识的殿堂中亲手翻开一本厚重的书卷。那一刻,仿佛心愿得以圆满——不只是参观,更是实实在在地融入了这片书香世界。即便只有短短一段时间,也让我过了一把真正读书人的“瘾”。

环顾四周,圆弧之上的装饰与浮雕若隐若现。正中央的光井将天空引入室内,使人恍惚间觉得这里并非一间图书馆,而是一座以“知识”为核心的神庙。空气中没有香火气,却有一种更为持久的气息——书纸的味道。那种淡淡的陈香,混合着木质与墨迹的气息,让人沉醉。

相比巴黎的博物馆或宫殿,椭圆形阅览室的美少了一份炫耀,多了一份恒久。这里不以宏大场景取胜,而是以内敛的优雅与静谧的氛围征服来者。每一个角落似乎都在低声诉说:知识的力量在于积累与传承,不必喧哗,却能穿透岁月。

当我们依依不舍离开时,阳光已然偏西,巴黎的街头又恢复了熟悉的喧嚣。但心底那份书香的余韵,却静静流淌,如一条暗河,久久不息,滋养着旅途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