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七日游(15):塞纳河畔的脚步与植物园的风韵

走出巴黎圣母院,我们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从旁边的小道绕到侧面。这里能看到高耸入云的脚手架,钢铁管架在阳光下闪着微光,几位工人正系着安全绳在高处忙碌。他们的动作娴熟而专注,似乎和游人脚步完全隔绝。奇怪的是,刚才在教堂内部参观时,这份修缮的气息几乎完全感受不到;内部的静谧与外部的工地形成鲜明对比,也让我对这座建筑的坚韧与包容有了新的理解。

继续往前,我们走到了教堂背后的一座桥。站在桥上,回望巴黎圣母院,正面那双尖耸的塔楼与厚重的石墙愈发庄严。塞纳河静静流淌,桥下波光粼粼,河面上偶尔有游船缓缓驶过。我们在桥边停留了一会儿,吹着河风,商量下一步的行程。最终决定沿着塞纳河往回走。从侧面望去,巴黎圣母院展现出与正面完全不同的风貌。飞扶壁一一舒展,如巨人的臂膀支撑着厚重的身躯,既雄伟又精巧。建筑与河水互相映衬,仿佛时间也因此放慢了脚步。

走到新桥(Pont Neuf)附近,我们原本计划去参观巴黎古监狱与圣礼拜堂。古监狱曾经关押过玛丽·安托瓦内特,是法国大革命历史的见证,而圣礼拜堂则以彩色玻璃闻名。然而,女儿并没有表现出太大兴趣,脚步明显拖慢。我心想,旅行毕竟是家人共同的经历,不必勉强,于是便决定“过门而不入”。站在门口拍了几张照片,算是留下到此一游的痕迹。

再次经过巴黎圣母院时,我们顺路走向了著名的莎士比亚书店。这家书店历史悠久,曾是无数文学爱好者与作家们的精神聚点,如今更是巴黎的文化地标。还没走到门口,就远远看到人群聚集,书店门口排着一条长队,许多游客耐心等待入内参观。我原本也想进去看看,但看着长龙似的队伍,不免打退堂鼓。书店旁边的小公园却意外吸引了我们。绿树成荫,几张长椅散落在林荫间,草地上有人悠闲地晒太阳,也有人捧着书安静阅读。相比书店的喧嚣,这里多了一份闲适。我们在长椅上休息了片刻,任凭清风拂面,看着河畔人来人往,这才重新鼓起精神继续行程。

接下来的目的地原本是巴黎先贤祠(Panthéon),那是法国最负盛名的纪念堂之一,许多伟人长眠于此。但也许是因为街道错综复杂,我们在转弯时偏离了方向。走着走着,竟然来到了植物园(Jardin des Plantes)。这座植物园规模宏大,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最初是法国王室的药草园。如今,它已发展成为一处科学与自然教育并重的综合园区。园区入口处的花坛布置得井井有条,花草在初秋阳光下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大道两旁树木参天,枝叶摇曳,把阳光切割成斑驳的影子。

我们随意漫步其中,并没有打算把园区走全。女儿被花坛里的彩色植物吸引,停下脚步仔细观看,而我则被远处的温室吸引。那座玻璃穹顶的温室在阳光下晶莹剔透,仿佛一颗巨大的水晶。里面据说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珍奇植物,可惜我们时间有限,只能远远观望。走在林荫大道上,耳边传来鸟鸣与孩童的笑声。有人骑着脚踏车穿园而过,有人悠闲地牵狗散步。我们走到一片开阔草坪,看见三三两两的学生席地而坐,手里拿着速写本,正在描绘园内的景致。那一刻,巴黎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这里并不是一座旅游景点,而是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逛完植物园,我们的肚子也开始抗议。于是沿着街道走到UPMC(皮埃尔和玛丽·居里大学)附近,随意找了一家餐馆。餐馆不大,布置简单,却有一种学生食堂般的亲切。我们俩点了大餐,味道算不上惊艳,却在疲惫的旅途中格外实在。特别是能够看着窗外街道上来往的行人,我突然觉得,这样的午餐体验,比起那些华丽的大餐厅更贴近巴黎的真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