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凯旋门出发,我再次拿起手机,依照地图指引,朝着埃菲尔铁塔的方向行进。铁塔的高耸身影一直伫立在远方,成为最自然的路标,让人几乎不可能迷失方向。我们选择斜插向塞纳河走去,想先感受这条横贯巴黎的母亲河,再循着河道慢慢接近铁塔。



走近塞纳河时,眼前的风景豁然开朗,河水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游船缓缓驶过,两岸的建筑在水面留下倒影,显得既宁静又庄重。沿着河道西行,视野逐渐宽阔开来,这里果然是拍摄铁塔的理想角度。铁塔的身影在河对岸逐渐显现,仿佛从城市的肌理里一点点“生长”出来,让人心生期待。



在靠近铁塔正面不远处,我们找了一个下行的台阶,走到塞纳河的河沿上。这里的视角更低,铁塔仿佛更加高耸入云。正当我们四处张望时,遇到几个在此玩耍的印度学生。他们看到女儿手里拿着相机,立刻笑着跑过来,摆出各种姿势,让她当起了临时摄影师。他们比划着希望以铁塔为背景留念,青春的活力和热情溢于言表。女儿也乐在其中,举着相机咔嚓连拍,一阵欢笑声在河岸边回荡。这一意外的小插曲,让原本单纯的观光多了一份人情味与温暖。



小憩之后,我们返回沿河大道,转向并登上了特罗卡德罗广场(Place du Trocadéro)。站在这里,是俯瞰和远观铁塔的绝佳角度,广场上的喷泉与铁塔交相辉映,成就了许多经典的明信片画面。当时正好有几位街头艺人在此表演,音乐与舞蹈引来不少游客驻足。我们停下来,随着人群一起鼓掌,感受这种热闹而自由的氛围。表演结束后,我们原计划立刻往河边返回,没想到女儿被一旁的街头把戏吸引住。那是典型的赌钱游戏,几个男子熟练地翻动纸杯,吸引着围观者下注。虽然我提醒她只能远远看看,但她仍盯着看了一阵,好奇心完全写在脸上。



离开人群时,我们注意到广场附近有一个小型儿童游乐场,秋千、滑梯都很简朴,但足以让孩子们消磨时光。女儿自然玩了一会,脸上露出久违的轻松笑容。等她玩够之后,我们才继续沿着塞纳河向西行去。一路上,河风轻拂,偶尔有船上的游客向岸边挥手致意,氛围轻松愉快。



很快,我们来到比尔哈凯姆桥(Pont de Bir-Hakeim)。这座桥因独特的双层结构而闻名:上层是地铁轨道,下层则供行人和车辆通行,桥身的铁质拱形结构既坚固又极具美感。许多影视作品都曾在这里取景,如今我们亲自走上桥,也忍不住停下来多看几眼,感受它的独特气质。过桥之后,我们顺着河道慢慢折返,铁塔的身影越来越近。



终于,我们抵达铁塔脚下。原本计划登塔一览巴黎全景,但当看到入口处的人流长龙时,女儿果断选择放弃。对于她来说,或许远观的美感比排队登顶的焦躁更值得珍惜。于是,我们只是绕着铁塔慢慢踱步,从不同角度欣赏它的线条与结构,感叹这座钢铁巨人的壮丽。



正当我们穿过铁塔正面,准备离开时,忽然听到一阵刺耳的警笛声划破空气。只见原本分散在广场上的小贩,手里举着纪念品、模型铁塔和自拍杆,还在热情吆喝游客,转眼之间立刻慌乱起来。他们迅速收拾摊子,有的甚至把货品一股脑儿塞进袋子里,转身就飞跑散去。与此同时,一辆警车疾驰而来,警灯闪烁不止,蓝红光影交替映照在铁塔的钢铁骨架上,显得格外紧张。周围的游客被突如其来的动静惊到,不少人下意识地往一旁避让,让出一条通道。有人愣在原地观望,有人则拿起手机拍照,场面一度乱而不危,颇有几分戏剧性。女儿瞪大眼睛看着这一幕,觉得既新奇又刺激,而我则暗自感慨,这样的场景已是多年未见。


在铁塔东侧不远处,我们找到了地铁站。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游人依旧如织。我们带着一天的疲惫,也带着满心的收获与惊喜,计划撤离,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