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七日游(6):寻找卢浮宫

可能是前一天太疲劳的缘故,我们父女俩一夜无话。8月24日清晨,我们还是靠闹钟的提醒才从沉重的睡眠里挣扎出来。旅行社早已帮我们安排好今日的行程——上午9:45开始的卢浮宫半日游。导游明确要求:必须提前15分钟到达集合地点,否则就可能错过入场时间。

在预订旅馆时,我刻意补买了早餐服务。前台告诉我们,早餐每天早上7点开放,地点在地下室。当时听来并未在意,直到第二天走下那道狭窄的楼梯时,才真正感到惊讶。

眼前的空间绝非一般意义上的地下室,而更像是一座“地下城堡”。墙壁与拱顶由粗犷的石块砌成,部分是水泥方砖,却在灯光的映衬下,竟带有几分中世纪地窖的韵味。仿佛随时会有身披铁甲的骑士从石柱后走出来。女儿兴奋地在四周张望,连声惊呼“像城堡!”我不由得暗自点头——如果换个场景,这里完全可以拍一场欧洲古装片。

早餐内容十分丰富,种类齐全。香浓的咖啡、鲜榨的果汁、松软的面包、精致的甜点、煮鸡蛋与炒鸡蛋并列在一起,还有小巧的火腿肠、薄切的火腿片,以及几种味道各异的奶酪。对我而言,这样的早餐格外重要。充足的能量,意味着一天的旅程不会因饥饿而破坏心情。女儿吃得很开心,特别喜欢那几块带有果酱味道的蛋糕。吃完之后,我们顺手将她的水瓶灌满,为即将开始的行程做准备。

早餐后,我们决定“轻装上阵”,只带了随身必需品。本计划是乘车前往卢浮宫,但一走出旅馆,街道的清晨氛围便吸引了我。与夜晚的喧嚣不同,清晨的红磨坊一带格外安静。霓虹灯已经熄灭,街角的咖啡馆才刚刚开门,空气里弥漫着面包烘焙的香气。

我临时起意,决定步行过去。手机导航在手,但很快我发现并不需要频繁低头。巴黎主城区的街道充满魅力:灰白色的石砌建筑在晨曦下显得庄重,窗台上的铁艺花栏宛如一曲静默的装饰乐章。房屋大多是五到六层高,统一的屋顶线条勾勒出一种和谐感,仿佛整座城市都经过艺术家的雕琢。

一路上,我们偶尔遇到早起的巴黎人。“咿呀”一声,厚重的木门缓缓开启,走出的人们大多脚步匆匆,显然正奔赴工作。相比之下,游客的步伐更为从容,或停下拍照,或环顾四周。女儿见我不断举起相机,也学着用手机拍下一些画面,颇有几分“摄影师”的模样。继续往前,街道逐渐开阔,行人明显增多。

果然,跟随人流前行,没多久我们便抵达卢浮宫。尽管到得还早,玻璃金字塔前已经排起了长队。游客们三三两两站立或交谈,手里举着相机,不时拍下这座世界最著名博物馆的独特角度。我走上前去询问工作人员,他们很热情地指引我去靠近城楼边上的集合点。果然,我们很快找到了集合地点。女儿在一旁望着那巨大的玻璃金字塔,满脸好奇,似乎在思考这座建筑与她心中的“博物馆”有何不同。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的小组成员逐渐到齐。大家看上去都是来自不同国家的游客,有携家带口的,也有独自旅行的年轻人。终于,在接近预定时间时,我们的导游才姗姗来迟。之前一直招呼我们的,只是一位助理导游。原来如此!难怪他始终只是微笑而少有讲解。这一切过程虽然顺利,却在我心里埋下了一个小小的“伏笔”。也正因为这次顺利找到导游,让我在几天后的凡尔赛宫行程中犯了“想当然”的错误。那却是另一段故事,日后再细细道来。

从地下城堡般的早餐厅,到清晨的巴黎街景,再到卢浮宫金字塔下的人潮,这一天的旅程刚刚开始。巴黎在晨光中展现出另一种面貌:既有安静的日常,也有逐渐聚集的热闹。对我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游览,更像是一次融入——用脚步丈量,用目光记录,用心灵体会。而卢浮宫的大门,即将为我们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