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无神论者,阅读Light of the Mind, Light of the Word让我对人类思想与语言的力量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从科学、哲学和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思想与表达的关系,其核心观点深深打动了我:我们无需神灵或宗教的介入,思想与语言本身便是最耀眼的光芒。这种自我赋权的理念,让我更加坚定了通过理性与交流理解世界的信念。 思想的光芒:依靠理性,超越信仰书中提到,人类的思想是内在的光…
书评
When Genius Failed: The Rise and Fall of 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是罗杰·洛温斯坦(Roger Lowenstein)所写的经典书籍,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简称LTCM)的崛起与崩溃。书中深入探讨了这家公司如何在短短几年内,从华尔街的…
长江后浪波波起,世上新人代代出。包括从东北208出来的知青一代,歧途知返,柳暗花明又一村。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我们又是亲身经历,耳闻目睹:当年的江泉、表姐们,已是工农兵学商各条战线之生力军,成为文教、科卫、经济、政治、外交多个领域之佼佼者;后来,五、六十岁的他们,一些出类拔萃者,于地方、直至中央的党政军各部门、机关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为国利民,尽心尽责……
作为一位艺术家,马鹏在艺术创作上不断突破,特别是在水墨画方面,他敢于挑战传统,同时又保持对传统的尊重。他深刻理解绘画的各个要素,从素描获取造型能力,从雕塑汲取体量感,从书法获得深厚的笔墨功底。他的作品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充满东方精神,成功地将中国绘画推向国际舞台。
拿到描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知情在东北黑龙江上山下乡的自传体小说《歧途》时,我正在紧张地组织筹备我们将在一个星期后举办的古诗文朗诵培训班的结业诗诵会。不得不先暂时把《歧途》放在桌上,等候忙完这件事再利用整块儿时间专心拜读。
我用了五天时间,认真阅赏了一遍。写得太好了,太感人了。人物鲜活,情节生动,语言朴实却不失精彩。我,一个没有上山下乡的同龄人,没有艰难困苦磨砺的人,被故事中的人物,和他们演绎的曲折欢悲的生活,有时笑溢脸上,有时泪滴眼镜。这是我这几年看过的长篇小说最触动我心弦的。
丛汇泉医生在68岁从法国卫生部退休。作为一个公共卫生专家,他没有继续自己的专业,他躲进小楼成一统,将他年轻时候的经历,以半自传体的形式,为广大读者奉献了一部文学作品——长篇小说《歧途》。它的姊妹篇《征途》也在辛勤笔耕中,不久的将来,将会面世,与读者见面。
最近朋友推荐一本名为《歧途》的书。我天生懒散,已经好久没有读书了。因为是朋友推荐的,就看了起来,不知不觉进入了书中的境界。书中的故事从北京石景山起源,而我几乎一生都是在石景山生活,故事的主人公江泉与共和国同龄,而我是1950年生人,所以与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同代人,经历过相同的历史,有过同样的感触,再加上作者有生花妙笔,所以对这本书情有独钟。
——读丛汇泉《歧途》随笔 纵然知青的文学作品浩瀚如烟,但是这次真的是被震撼到了。旅居法国的丛汇泉先生的自传体小说刚刚问世,我就有幸在出版社龙主编的办公室里率先购买了一本,然后如饥似渴地阅读了一周,终于感慨万分地开始写这篇读后感了。 两周前,龙博士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信息,说是最新出版了知青自传体小说《歧途》,因为看到了他发布的新书扉页上的一句话:“自由的精髓在于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决定自己的命运”,…
《中华龙》上、下编(全书二本,50万字)已由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于2023年8月出版发行,这是华裔多产作家俞明德先生的最新力作,亦为他在中国与加拿大出版之第11本书,可喜可贺。
新书收入上册《寻根·圆梦》、下册《大中华丝路文明史诗》,前者系长篇纪实、历史、科幻、梦呓故事,后者为大型长篇影视文学剧本(简约本)。先睹为快,依稀闻着墨香,很快浏览这套新书,觉得老作家仍不离自己文艺创作之初心与主题,洋溢着爱国主义、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之情怀。
颇感意外,笔者收到美国出版社Santa Monica Press邮寄的新书Flowing with the Pearl River,作者是一名华裔,Amy Chan Zhou。这本带自传体的笔记小说讲述了作者的成长故事。
可能是同龄的缘故吧!阅读书中的许多场景,笔者感到有些熟悉,也有些陌生。在海外,以文革为背景的小说并不多见,在笔者印象中,滑铁卢孔子学院院长李彦的成名小说Daughters from the Red Land,对应中文版《红浮萍》是代表作。那么,Amy新作Flowing with the Pearl River又是怎样的一部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