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千行泪,雪海情仇万木春

——读丛汇泉《歧途》随笔

纵然知青的文学作品浩瀚如烟,但是这次真的是被震撼到了。旅居法国的丛汇泉先生的自传体小说刚刚问世,我就有幸在出版社龙主编的办公室里率先购买了一本,然后如饥似渴地阅读了一周,终于感慨万分地开始写这篇读后感了。

两周前,龙博士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信息,说是最新出版了知青自传体小说《歧途》,因为看到了他发布的新书扉页上的一句话:“自由的精髓在于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决定自己的命运”,所以我说一定要拜读这本书。于是一周前,我驱车20公里,来到了位于安省剑桥的龙博士办公室,花了40刀,请到了这本丛先生的自传。感谢丛先生,您的宏大叙事和妙笔华章,带我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血泪横飞、悲喜交集的知青岁月。

作者丛汇泉先生是1950年出生在中国的台湾,当年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国民党旧部纷纷逃离大陆的时候,丛汇泉一家却反其道而行之,在新中国成立伊始,乘坐最后一班船,从台湾的基隆匆匆赶回了青岛,那时候他才两个月大,这次爸妈匆忙决定的旅行,为他开启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另类人生。

虽然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但是当年对于“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特务、叛徒、走资派、知识分子”黑九类及其子女家属的阶级斗争还是有所耳闻的,知道他们的日子不好过,但是他们悲惨的命运远非我们常人可以想象的那种不好过。他的爸爸作为医学专家曾经受到过短暂的高规格待遇,但自从文革开始,一切“牛鬼蛇神”都被挖出来打倒之后,他作为“特务”的儿子就开始了自己倒霉的命运。

25万字的《歧途》详细地回顾了丛先生39岁前的人生。小说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人物众多,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知青群体的集体传记。相信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这种知青的历史是独一无二的,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们这批50后在65年刚好赶上史无前例的文化运动,刚好在人生大好青春季亲身经历了文革掀起的历次运动波澜,其梦想、其疯狂、其磨难、其乖张诡异、其青春躁动、其无可奈何、其人间冷暖……都是环环相扣、扣人心弦。

小说在北京知青黑龙江萨尔图大草原建设兵团生活的背景下,详细描述了那一代知青们经历的青春豪迈、胆怯彷徨、谨小慎微、盲目随从、痛苦绝望、劳动改造、生存死亡、争风吃醋、恋爱生子、死里逃生、奋争返城等等魂牵梦绕鲜活悲怆的故事。

小说非常难得地详细描写了北京知青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生死存亡的挣扎以及几对恋人从相识相知到相亲相杀的爱恨情仇的故事。因此《歧途》表面上看起来是丛先生的个人传记,实际上可以说是知青的历史缩影和中国的当代史脉络,这本书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十年文革,给上千万知青留下的伤痛和苦难记忆远远不止十年,而是一生。

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其中一个知青二代“盼儿”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她的爸爸是被执行了死刑的“老右”,妈妈是乡村哑女,是知青们常年捐献爱心共同养大的孩子,文革后这姑娘不负众望考上了清华大学,之后又攻读物理学博士。盼儿在后来北京知青团圆大聚会上的讲话催人泪下:“我的童年为什么只有恐惧,而没有父亲的爱?叔叔阿姨们的青春为什么只有荒原无可奈何的回忆,而没有青春时代独有的追求,读书求学,自由恋爱,享受旺盛的生命力?”她最后说:“盼儿渴望,盼儿祈祷,反右,知青下乡,文化大革命的悲剧永远不要再回到我们这块土地。让爱永存,让和平世代相承,永不停息。”

一千六百万知青参加了上山下乡的运动,他们当年怀着青春的热血和激情走向山村、走向乡野、走进草原、走进北大荒、走进戈壁滩……人定胜天大有作为的理想伴随着恶劣的生存环境和严酷的阶级斗争一天天地走向破灭,直到文革末期的大规模返城潮流。不希望悲剧重演,不仅仅因为那场阶级斗争和文化运动既不符合人道,也不符合天道,残酷的阶级斗争导致人性的撕裂、黑白的颠倒、社会秩序的混乱,都是值得反思的民族悲剧。

小说不止一次提到,主人公的传奇经历也是因为他一次次幸运地搭上了时代前行的末班车,逆流突袭,弯道超越。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幸运,更多是因为他坚韧聪明、勤于思考、努力学习、当然还有关键时刻的贵人相助,时也运也命也。他69年下乡黑龙江成为所谓的黑九类“狗头军师”,74年返回北京城学医当医生,80年代出国前走到了中国国家卫生部的重要岗位,90年代后经过玩命打拼,又成为法国国家卫生部的专家。这种天翻地覆的梦幻变迁常常会出现在小说里,然而丛先生就是这部小说的活生生的原型。与那些诸多兵团知青战友们相比,有的永远把青春定格在16岁的萨尔图原始森林里,有的疯了,有的瘫痪了,有的还在为生存日夜奔波中,丛先生也许真的是太幸运了。

这段历史人们不该忘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有个小小的插曲,我95后的儿子常常会随便翻阅我书桌上的书籍,这一次,他偶然翻到了《歧途》,一发而不可收,竟然用了一个通宵阅读了这本自传,同样被深深地震撼了,可见这本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极强。真诚地希望更多的年轻人阅读这段历史,记住这段历史,并反思历史的根源。

疫情期间丛先生在法国卫生部光荣退休,他说:“意外充裕的时间让作者得以整理回忆魂牵梦绕的经历和往事。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水到渠成、一鼓作气写下了半自传体小说姊妹篇两部”。上部为《歧途》,下部为《征途》,目前我非常期待丛先生的下部小说《征途》早日出版。并热切期望这本书将来有一天可以改成剧本,搬上屏幕,让成千上万的电视剧观众大饱眼福。

感谢遥远的、陌生的丛先生,您的回忆录重现知青的历史,让我在这个寂寞深秋的夜里,一次一次地度过了难忘而充实的时光。眼泪通常会擦亮我们的眼睛,让我们记住这段历史,看清远方的道路。希望知青们的泪和血不要白流,希望荒诞的历史永不重演。

丛医生,欢迎您在合适的时候访问加拿大,如果能够应邀来到滑铁卢,我一定请您到家里来小酌几杯,聊聊知青岁月血海情仇的往事,也聊聊远渡重洋异乡征途的故事。当然,如您不介意,我愿意有一天亲赴巴黎,作为您的忠实读者当面求教,聆听那动人心弦的人生过往,这是最珍贵的人生财富和精神给养。(文/郭绍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