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文化的最好传承

假若读者有印象的话,一定会记得笔者的一篇《将奢侈带回家》!1月21日,“学习中文,热爱生活”征文座谈会暨颁奖庆典在滑铁卢孔子学院所在的 滑铁卢大学瑞纳森学院大厅内举行,该次活动是由加拿大海慧出版社和滑铁卢孔子学院共同举办,得到《社区报》、滑铁卢读书慧文化沙龙和AI家俱乐部支持。与2016年1月17日活动类似,来自滑铁卢地区和大多伦多一批文学爱好者聚集一起,分享自己的文字创作历程。

在活动之后,许多参与者纷纷对笔者表示,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对于中文写作爱好者来说,能够在加拿大有此机会聆听大家分享自己的写作经历与感受,同时也听取专业作家介绍自己的经验以及给写作爱好者的建议,真是货真价实,获益匪浅。

活动从下午2点开始,一直延续到5点多,没有人中途退场。由于个别入围选手姗姗来迟,活动环节临时调整,但整个活动依然环环紧扣,舒张有度。活动由滑铁卢文化名人郭绍武先生主持。他的开场白引用如此诗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机。在蕴含丰富文学的简短开场白之后,主办方负责人滑铁卢孔子学院院长李彦教授致欢迎词。

李彦教授给大家回忆了近三十年前来加拿大留学时的情景:为了省钱,当年来加拿大的机票是到蒙特利尔的。落地之后,搭乘灰狗到达多伦多市中心中央车站。这个时候,她发现接下来那段路程的车票丢失了,而自己腰包里已经再没有钱,与司机交流之后,她很幸运能够继续搭乘长途车,经历了整整一天的旅行到达了终点站,加拿大最南端的城市温莎,也就是她将要入学的地方。

李教授清楚地记得,当走出车站的时候,街上竟然没有看到几个行人,这给从北京来的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感受到加中两国之间的巨大区别。当年温莎大学仅有100多名中国留学生,但超过95%都是理工科的研究生,罕见的几个文科生中,只有她自己选修历史。在那个年代,温莎的华人也十分稀少。李教授回忆说,有一天她到一家便利店,店主看起来像华人,脱口而出用国语打招呼,对方则用粤语回答。而李教授不懂粤语,只好用英语回复,对方马上也改用流利的英语交流。在那个时候,她深深体会到,在加拿大,用中文创作,显然将面对一片荒漠!

然后,30年后的今天,几十名中文写作者能够汇聚在滑铁卢孔子学院,分享写作,交流提高,这绝对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她希望在座者能够互帮互学,共同成长,让中文写作在加拿大燃烧更旺。当然,她也强调,这次是有奖征文的第二年,希望这个活动能持续下去,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尤其是需要培养青年一代用中文写作,以期后继有人,薪火相传。孔子学院将会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

接下来,滑铁卢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周敏教授上台发言。周敏教授盛赞滑铁卢孔子学院在中华文化推广上所做的杰出工作,特别是对于李彦院长更是赞美有加。她高兴地告诉大家,在中国有一批学生在研究李彦院长的作品,并不断有著作发表。

周敏教授指出,作为英美文学批评家,她所接触的作家都是超一流的,包括许多文学诺贝尔奖得主。在这个背景下,她承认对于加拿大的中文创作,她可以说是没有期望。但是,在圣诞假期,她细心阅读收集有31篇文稿的《枫国絮语(2)》之后,她的感受是震撼,同时也感到十分高兴。在讲话中,周敏教授随口说出不同作者的文章主题,并作简短点评,让在座者,特别是写作者,感到兴奋。周敏教授在鼓励大家继续创作的同时,也表示滑铁卢孔子学院会十分重视并支持加拿大的中文创作。在周敏教授看来,文字,是文化的最好传承!

主办方负责人之后,入围作者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或心得开始。按照作者姓名顺序,第一位作者邓思杰登台。邓先生介绍说,《遗忘在笔记里的泪痕》一文是自己女儿成长笔记中的篇章。许多移民都认为自己生活的艰辛,邓先生认为,其实随父母移民的小孩生活其实更加艰难,因为一切的一切都是全新的,幼少的他们需要去自我调整,适应周遭的环境。

第二位作者郝伟,她说,中国有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在移民加拿大之前,从各种渠道了解到,西人邻里之间远没有中国人那么热情。但是,移民加拿大之后20多年的生活,加拿大的邻里生活同样丰富多彩。她的文章《温馨邻里情》就是讲述这些琐碎的邻里照顾与支持的事情,让读者耳目一新。

第三位作者黄海凌,通过文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众所周知,加拿大是一个轮子上的国家,每个人都开车,许多人都有“撞车”经历。黄海凌介绍自己两次“被撞”的经历,从反面去思考生活,让闹心的事情变成生活的润滑剂,感受生活的丰富,十分有新意。

第四位作者刘丁绰,创造了当天活动的一个小高潮,尽管这个高潮有一丝沉闷。她的作品是《写给在天国里妈妈的一封信》,一站在舞台上,刘丁绰就泪流不止,哽嗯得说不出话。这是她的亲身经历,正如她自己所言,可能是她一生中最痛苦而又最难忘的事情,那就是在她母亲去世前,未能及时赶到母亲身边……其实,这也是许多第一代移民可能面临的生活!

第五位作者俞明德,通过《加国华老九》一文,他相当诙谐地描述自己的写作人生和生活阅历。在笑声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他热爱生活,挚爱写作的人生。第六位作者张玉洁,她不仅擅于写作,而且擅长演讲。据她介绍,她退休前的职业是医生,让笔者惊奇!通过文章《我的欢乐人生》,她细腻地介绍自己随女儿移民加拿大后,从新奇到苦闷,再到欢乐的过程,可以成为许多华裔老人在加拿大的生活手册。为让大家感受到她的生活欢乐,现场演唱英文歌曲“You and Me”,博得众人掌声。

第七位作者赵瑞云,她是连续两次参加征文比赛,同时她也是现场最年长的作者。通过《闯祸》一文,赵女士讲叙了移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情:由于忘记关炉灶,引发报警,从而惊动整个公寓楼,几辆消防车“呼啸”而至。事情本身十分常见,但事后邻里之情和儿女之情让作者感受到加拿大生活的美好!

第八位作者林彤,年仅15岁,同时也是第二位作者郝伟的女儿。尽管出生在加拿大,让众人意外和高兴的是,小小林彤能够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在林彤文章《分享音乐的快乐》中,她十分爱好音乐,正如她自己所言,她并没有想望将来成为一名专业音乐家,但是爱好音乐不仅能提高自己的修养,而且是与他人交流的有效办法。在刚刚过去的暑假,她就背着一个微型小吉他,陪伴父母前往北京,给亲友演奏,给父母的同学与朋友演奏,感到十分有趣!为让现场宾客感受,她现场弹奏《外婆的澎湖湾》,众人跟唱,此情此景,无不让人感受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第九位作者郭绍武,也就是当天的主持。通过《水城茶馆》一文,他讲述了自己的移民生活。茶馆,其实是他对生活的探求,更是对移民生活的探讨。最后一位作者是当天最年幼的高子涵(其实她的妹妹高子墨也参与了征文并成功入围,因活动冲突未能来到现场,遗憾!),通过《我要学中文》,她介绍了自己学习中文的动力所在。尽管学习中文的原因之一,“不学中文,妈妈不要我了!”引起哄堂大笑,但高子涵的中文写作与演讲技巧,都远远超出加拿大的同龄人的,可见她所取得的成绩。

看来,大家不仅能用中文写作,而且能用中文很好地演讲,相信大家对“文字,文化的最好传承”有着良好的理解。入围作者分享完毕之后,现场参与者积极参与投票,选出最后获奖的三位作者。在义工计票的同时,主办方邀请加拿大著名华裔作家与诗人上台,讲述自己的观感以及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建议。川沙饶有兴趣地指出,移民加拿大让自己从一个“坏人”变成了一个专职作家。在这一点上,他十分感谢李彦,也感谢加中笔会的其他人,正是大家的榜样力量,他才能够静下心来,安心创作!

对于大家的作品,川沙并没有具体点评,但指出文学创作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许多人的文章讲述了移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希望大家从更高的角度去阐述。川沙甚至建议《社区网》开办艺术创作班,让大家在写作路上少走弯路。川沙引述美国著名诗人沃尔特•惠特曼,有生之年他的诗作并没有被人们看好,甚至没有在大型出版社出版,但是他的地位在今天的美国依然不可动摇。最后,川沙指出,任何人有当作家的意愿都值得鼓励,每个人都是要有梦想的!

《我们在加拿大》的作者郝伟和《雉鸡太子与孔雀公主》的作者俞明德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创作和出书的经历。之后,征文最后获奖者揭晓,他们分别是赵瑞云、郭绍武和林彤,李彦教授为他们每人颁发了$300奖金。周敏教授为所有入围作者颁发了证书,感谢大家的参与。

最后出场的滑铁卢地区联谊会(WCCA)副主席、滑铁卢大学伍昌保教授高兴地向大家宣布,对于2017年有奖征文,WCCA携手海慧出版社共同主办。今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征文主题就是“加拿大,我的故事(My Canada, My Story)”,希望大家积极参与,更多详细信息敬请大家关注《社区报》以及协会网页等。